嘉賓致辭
每年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連續第三年得到特區政府和中聯辦支持,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香港的活動。
前年,我們第一次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動,開了一個相當成功的研討會,向社會介紹國家安全的概念。去年,除了研討會外,我們更舉辦了一個展覽會。在過去兩屆活動的基礎上,我們去年已經開始尋找更合適的地點來舉辦今年的活動,爭取研討會能容納更多來賓,展覽會更開放、更方便市民參觀。但當我們正在策劃今年的活動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所有大型集體活動都不能舉行;於是,我們便決定通過互聯網來舉辦2020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香港的活動。
國家安全觀涵蓋的範圍很廣泛。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主席主持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在會議上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出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訊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核安全等共11個領域。今年2月中,習近平主席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習主席提出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的體系。他還特別指出,要加緊進行我國《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工作。
《生物安全法》草案去年10月已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生物安全涵蓋的範圍很廣泛;《生物安全法》草案規範、調整的範圍分為八大類:一是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二是研究、開發、應用生物技術;三是保障實驗室生物安全;四是保障我國生物資源和人類遺傳資源的安全;五是防範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六是應對微生物耐藥;七是防範生物恐怖襲擊;八是防禦生物武器威脅。
目前大家最關注的,當然是防控疫情方面的問題。上月初,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軍隊支援地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前的疫情,更突顯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國家將盡快推動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我們在疫情之下最關注的,是公共衛生安全有什麼缺陷和不足,這是「生物安全」在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把今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的焦點,集中在公共衛生安全方面。我們邀請政府官員和專家,對這問題作深入的討論和分析,請大家留意收看,謝謝各位!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包含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訊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共11個領域。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5年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以宣傳及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支持下,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於2018年及2019年的4月15日連續兩年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研討會,並在2019年4月下旬也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展覽。兩年的活動推廣相當成功,幫助了不少香港人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如何與香港的安定繁榮息息相關。
近年來的社會動盪和疫病打擊,嚴重地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可見進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二零二零網上活動的舉辦,是十分及時和切合需要的。
經常有人說,香港人國家觀念薄弱。這句說話有兩重意思,一是關於個人和國家關係的觀念,二是對國際關係的觀念。兩者之間,我認為香港人對國際關係的觀念尤其薄弱。
在國際關係問題上,不少香港人以為作為中國人,我們和外國的關係就是貿易、投資、旅遊和留學;也有不少香港人以為回歸後香港和外國的關係,和回歸前在英國人管治下沒有區別。舉個例說,沒有人理會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和香港的反對派關係在回歸後發生的重大和根本變化,更沒有人理會這些變化造成的國家安全問題。回歸前,英國和美國都不會重視香港的反對派;回歸後香港的反對派在英美登堂入室,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香港的反對派已經變成英美對華較勁的一隻棋子。黎智英去一次美國,得到副總統、國務卿和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先後接見,是明顯的一例,至今沒有人提出黎智英是中國人、英國人或是美國人這個問題。在今天中美關係的大背景下,香港社會對這種現象無動於衷,很值得我們深思。
國家安全的要害是政治安全,而政治安全的關鍵是人民的醒覺和警覺。香港是中國最開放、最自由、最國際化而同時是高度自治的城市,作為中國的軟肋來說,是不二之選。
5年前開始實施的《國家安全法》將每年的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我認為在全國都很有必要,在香港更有必要,而且重點更要突出「全民」和「教育」。「全民」必須有普及性,不應曲高和寡;「教育」必須有針對性,不能言過飾非,我希望大家能夠將有針對性、有爭議性的工作做到深入民間、深入民心。
謝謝大家。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最佳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而國家安全亦關乎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特區政府須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香港在過去一年出現的社會事件,令我們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體會。去年年中因「反修例」而引發的大量暴力事件,挑戰香港的法治,危害市民的安全,更出現了極端化、近乎恐怖主義的行徑,包括自製炸彈、私藏槍械、襲擊警務人員等;而在社交媒體上散播大量的冷血和仇恨言論,令人身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脅。這些違法活動若未能有效遏制,將有可能提升到危害國家安全的層面。因此,特區政府堅定地維護香港自身的安全和穩定,不單是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是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
在應對這場重大危機時,特區政府一直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堅守「一國兩制」方針和維護《基本法》;二是尊重和維護法治;三是保護香港的制度優勢。執法部門和檢控機關會繼續嚴正執法,維持社會秩序和安寧,讓香港回復為一個安全城市。
國家安全涵蓋的範圍亦包括公共衞生安全和金融安全,以至更深更廣泛的領域。自本年一月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席捲全球,引發了前所未見的人類安全危機,也突顯了區域合作確保各國安全的重要性。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以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分別在過去兩年的國家安全日活動致辭,談的就是公共衞生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面對疫情來勢洶洶,特區政府一直以「迅速應變」、「嚴陣以待」和「公開透明」三大原則應對疫情,由我主持的抗疫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參考專家顧問團的意見,因應疫情的變化而制訂和落實多項防疫抗疫措施,保障市民的健康。事實上,本港疫情直至三月中都是整體穩定,只有零星本地個案。然而,隨着大批香港居民和留學生從疫情嚴重的海外地區返回香港,令輸入個案大增,本港疫情再趨嚴峻。特區政府絕對不會鬆懈,會繼續和市民團結一致,同心抗疫。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方位對外開放,資金自由進出,因此香港的金融市場很受外圍因素影響。隨着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加上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確保香港金融安全更顯得重要,因為這不單只關係到香港,亦關係到國家整體金融安全。香港擁有完善的機制,包括穩健的儲備、充足的銀行流動性、行之有效的聯繫匯率、嚴格的風險管理要求以及公平、透明並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等等,有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以最近的事件為例,即使國際金融市場因疫情及其他國際事件大幅波動,香港的金融系統仍然有序運作,市場對我們的系統仍然充滿信心。
要貫徹落實大眾維護國家安全,教育、宣傳和推廣至為重要。讓我們用好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設立的契機,透過特區政府、學校和各團體的共同努力,鼓勵香港市民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進一步維護國家安全。
各位朋友:
今天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說起國家安全,有人可能覺得離自己很遠,但其實很近,眼前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防控戰,就是事關國家安全的一場大戰,也與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國家安全就在我們身邊,就在生活中。國家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如公共衛生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網絡安全等。在這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用這樣的特殊形式,啟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相信大家能切身體會到國家安全“人人有關、人人有責”這句話的深意。在此,我有三點感想與大家共勉:
第一,維護國家安全需要良好的制度環境。國家是香港抵御風浪、戰勝挑戰的最大底氣,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維護香港的根本利益。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始終不夠完善,不少人的國家安全觀念也相對薄弱。在香港回歸祖國的近23年裡,國家安全始終是突出短板,這個短板在關鍵時刻會成為致命的隱患。近幾年來,外部勢力對香港事務深度干預,更凸顯了加強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建設的重要性。相信所有愛國家、愛香港的朋友都會形成這樣的共識,要盡快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層面下功夫,該制定的制定,該修改的修改,該激活的激活,決不能讓香港成為國家安全的風險口。
第二,維護國家安全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法治是香港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但去年6月以來持續發生的“港獨”“黑暴”等激進暴力犯罪行為,導致香港的法治核心價值遭受極大衝擊,更嚴重破壞香港安定繁榮,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即使在當前需全社會共同抗疫的時刻,還有人伺機縱火堵路,制造爆炸品,威脅市民人身安全,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沒有法治,就沒有安定。違法得不到應有懲治,引來的會是更多的效仿;侵蝕法治的“蟻穴”得不到清除,摧毀的將是國家安全的“大壩”,損害的將是全體香港市民的福祉,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對任何危及香港法治根本的行為,我們都應當零容忍。
第三,維護國家安全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法律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最後一道防線,結果可能就守不住;即便守住了,個人和社會,也要付出沉重代價。把防線前移,建之於端,防患於未然,社會才會安穩,市民才會安心,國家才有安全。每一位香港市民都應做文明的守護者、法治的維護者、進步的推動者。香港全社會都應行動起來,營造有利於同各種危害香港安定和國家安全行為作鬥爭的社會輿論環境。當前,要同心抗疫,反對“攬炒”。只要人人盡責,共同築城,就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
各位朋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的決心堅定不移。”偉大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讓我們共同維護好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好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共同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謝謝大家!
今年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也是: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連續第三年主辦有關主題的活動,在這裏多謝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和曾鈺成先生多年來堅持不懈、多謝特區政府和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支持,為香港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供一個難得的平台。
習近平主席於2017年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作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容許的。
香港回歸祖國23年過往一些隱蔽的反對「一國兩制」,對抗中央政權的行為逐漸顯性化,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佔中事件」、「港獨」分子參選立法會區議會選舉,以及去年中開始的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風波,各式各樣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浮現。
同時,有跡象顯示有外部勢力對香港政治活動滲透,有的國家甚至動用其國內立法手段干預香港事務,干預中國內政。這些表現可以說是對習近平主席強調的「三條底線」全部有所觸碰。我們見到就算香港未能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香港政府也在按現有法律的規範下,堅決執法,維護香港社會穩定,遏止鼓吹“港獨”等非法行為,不能讓香港成為一個在國家安全上不設防的地區。其實為了國家安全,香港人的福祉和長治久安,建立健全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完善執法力量是必要的,我們應該支持香港政府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這項憲制責任。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市民能夠聆聽各位主講嘉賓從不同角度,多元視野講解國家安全極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幫助市民明白國家安全對香港特區的安全以至個人生活必不可少。
通過國家安全教育,令廣大市民建立起:「國家安全是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與每一個居民緊密相連」的意識和氛圍,有助於使香港社會重回穩定和發展的正軌。最後,我預祝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願景計劃舉辦今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可以順利成功,集思廣益為香港的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發揮動力!多謝大家!
近年來,中國政府繼續深入全面推動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所需,解決基本脫貧,亦著重維護國家安全,確定了每年的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包括了國防、外交、軍事、政治、金融、經濟、科技、衛生、以致社會安定、文化主權、網絡資訊等方面。除要立法和制定相關政策外,也要強調科學性,以及推行公民教育。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開放城市,處於國家的最前線。樹欲靜而風不息,任何帶有敵意的外方,都必定利用香港來破壞中國的安全;因此,香港人應自覺保護香港的繁榮安定,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過去的二十二年,我們香港人做得不夠理想,現亡羊補牢,未為晚也,要有更強的意識和積極的行動,去捍衛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 !